首页 >资讯 >

“三态五不用”!济生春茶业刘景欣的“种茶经” 关注

时间:2023-06-16 08:39:44     来源: 齐鲁壹点

记者 赵彦辰 实习记者 主余凤 通讯员 徐俐莉

又到一年采茶季。行至莒南县洙边镇,茶园里茶树长势喜人,茶苗拔节争绿,茶芽饱满匀称,空气中淡淡的茶香沁入心田,茶农戴着草帽在茶树间穿梭往来,一派繁忙景象。看着眼前的景象,临沂济生春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景欣心里乐开了花。


(资料图片)

刘景欣是土生土长的环河崖村人,在临沂卖了10年茶,卖茶时间久了,一个念头萌生在脑海中:自己种茶。2010年,他毅然回村流转了村西北的40亩地,开始种植有机茶,不施肥不打药,坚信“农法自然、循天道、应四时”。

前3年,他的茶园里几乎年年荒草满园。很多人笑话他,他却不以为意,因为他知道这些地以前种庄年年打除草剂,让草疯长,就是为了让草吸收土壤中残留的有害物质。

3年后,土壤中的甲甘膦基本被稀释掉了,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也有所提高,茶树也就越长越好了。经过检测,茶园土壤、鲜茶叶及制作出来的茶叶,均达到有机标准。

“你看,这里土壤多松软,有机质含量多高。”刘景欣随便抓起一把泥土说道,“每年茶园里都会铺下至少5厘米厚的牛粪,地表的腐殖质日益增厚,最早的茶园腐殖质已经达到半米深。如果雨水多的话,这些土壤就会像‘海绵’一样蓄水,就算是四五个月不下雨,茶树也不怕旱。”

至于冬天防冻,就更不用怕了。刘景欣自豪地说:“一般茶园栽茶行距约为1.5米,这里是2米,能更好地通光透风,茶树长得好,抗冻能力就大大增强。而且,腐殖质白天能更好地吸收阳光中的热量,晚上就像一床厚厚的棉被,让土壤温度比其他地方高三至五度。”

依据多年的种茶经验,他总结出独特的“三态、五不用”育茶方式,即回归态、原生态、野生态,不用化肥、不用农药、不用转基因、不用大棚、不用灌溉。

在刘景欣的生产基地可以清楚地看到,整个园区产业布局合理,各个板块首尾相接,资源高效循环利用,没有废水排放和大气污染,无可厚非的一座生态循环茶场。

此举不仅成功实现了南茶北引育茶方式的创新,也让刘景欣的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。目前,他的茶园规模已扩大到了210多亩,年产茶叶6吨,实现了种植、采摘、加工、研发新品、茶室文化于一体的基地全产业化运作,茶叶品类也扩展到绿茶、红茶、白茶全系列,取得了良好的经济、社会和生态效益。

“现在,有越来越多的人学着我的样子种茶,走生态茶叶之路。”刘景欣表示,原生态有机茶的市场缺口很大,相信只要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,就一定会走得更广更远。

标签:

头条精选